【侨报网综合讯】在经历连续11个月下跌后,中国房价在今年前两月止跌回升。
连跌11个月后房价涨幅“转正”
综合成都每日经济新闻、北京《新京报》报道,中国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13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0.6%,增速与2022年(下降26.8%)相比,大幅回升了26.2个百分点。
前两月中国商品房销售额15449亿元(人民币,下同),下降0.1%。增速从2022年(下降26.7%)回升至-0.1%,上升了26.6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额同比增长3.5%。
“今年前两个月,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销售金额和销售面积计算,中国商品住宅均价为10558元/平方米,涨幅为4.1%。房价数据终结了连续11个月的下跌态势,正式转正。”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这充分说明房价下跌的风险解除,房价总体步入平稳发展态势。随着房地产交易市场的活跃,后续房价将有进一步趋稳的可能。
另据中指研究院数据,3月份以来,重点50城新建商品住宅周度成交面积保持在高位,同比增幅普遍在20%以上;重点10城二手房周度成交量环比持续增长,同比增幅保持在70%以上,其中上周(3月6日-12日)成交套数提升至2019年以来周度最高水平,同比增长超过100%。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称,城市基本面较好的城市市场仍在修复,二手房市场活跃度较高或将为新房释放更多改善需求。“短期来看,热点城市新房市场活跃度仍有望保持,从而带动中国新房市场进一步修复企稳。”
今年料有更多支持住房消费政策出台
在房价回暖的同时,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也出现大幅反弹。
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前两个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13669亿元,同比下降5.7%,较2022年全年(下降10%)回升4.3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10273亿元,下降4.6%,回升4.9个百分点。
陈文静认为,短期来看,房地产企业资金压力有望进一步缓解,但新开工面积恢复仍有赖于销售市场回暖程度,叠加土地缩量趋势未改、地方城投此前拿地项目的入市节奏缓慢等因素影响,预计新开工面积修复节奏仍较慢,或进一步制约部分城市的新房供应量。
“随着这波积压的需求快速释放,预计3月市场修复势头较2月有所放缓。但这也并不代表市场‘熄火’,而是在向交易中枢修复过程中的正常振荡。”贝壳研究院市场分析师刘丽杰表示,今年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面临不小的外部挑战,但从长期看,中国城镇化正处于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过渡的关键阶段,居民对住房条件改善升级的需求强烈,在“房住不炒”定位下,政府大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市场能够走向良性健康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房地产的提法有防范化解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等,并未强调此前的高频词“房住不炒”。在业内人士看来,不提并不意味着退出。同时,在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激活住房消费需求方面,今年将有更多支持政策出台。
来源: 侨报网综合
0 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