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继硅谷银行倒闭之后,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股价和大盘15日出现大跌,重新点燃了投资者对全球银行体系的不安情绪。随后,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发声,表示如有需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两个部门进一步指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传染风险。
瑞士监管发声:美国银行问题不会直接影响本国
综合大陆央视新闻、《上海证券报》报道,瑞信最大股东无法提供更多财务支援的消息,导致集团股价15日在当地股市盘中一度暴跌超过30%至1.55瑞士法郎的历史新低。各地银行股受到波及,欧美股市15日纷纷受压败跌。
在瑞信曝出其在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告中存在“重大缺陷”后,其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15日表态“绝对不会”提供援助。该行行长称由于监管问题,不能在瑞信持有超10%的股权,因此无法向其提供更多资金。据新加坡《联合早报》资料显示,沙特国家银行去年底在瑞信售股集资时,以14亿瑞士法郎买入瑞信的9.9%股权,成为瑞信的最大单一股东,而这批股权的价值几个月内便损失超过5亿瑞士法郎。
受大股东“捅刀”影响,瑞士信贷银行15日开盘跌近30%,续创历史新低,且其信贷违约掉期(CDS)价格升至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未见的高位,表示市场对其前景十分担忧。而这已是该股连续三天下跌。
随后,瑞信被曝出恳请瑞士央行公开表明对它的支持。
瑞士央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此后终于发声,表示如有需要,瑞士央行将向瑞信提供流动性。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指出,与瑞士信贷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并获得了与监管法相关的所有信息,瑞信当前的资本率与流动性状况仍符合要求。两个部门进一步指出,美国银行业的问题不会对瑞士金融市场构成直接传染风险。
联合声明还指出,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和瑞士国家银行正在密切关注事态发展,并与瑞士联邦财政部保持密切联系,以确保金融稳定。
监管部门发声后,瑞信美股尾盘跌幅有所收窄,最终收跌14%,此前一度暴跌30%。
3月16日,瑞信表示,计划通过一个担保贷款项目向瑞士央行借款不超过500亿瑞士法郎。瑞信在声明中表示,这笔额外的流动性将支持瑞信的核心业务和客户。瑞信将采取必要措施来创建一个更简单、更专注于客户需求的银行。
点燃担忧情绪 多地股市大跌
在硅谷银行风波让业界和投资者成为惊弓之鸟的当下,瑞信银行危机再次引爆市场担忧情绪,欧洲各地股市15日跌幅在2%至4.5%。这种紧张情绪更加强烈地蔓延至欧洲银行业。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德国商业银行、法国兴业银行及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等欧洲大型银行的股价跌幅都在两位数范围内。
担忧也蔓延到其他市场。布伦特原油期货价当日一度败跌逾4.4%至每桶74.01美元的一年多来低位。美股也进一步承压,道琼斯工业指数和标普500指数15日开盘后不久即分别下挫超过1.5%,花旗集团(Citigroup)和富国银行集团(Wells Fargo)各下跌约5%。
避险情绪浓厚叠加加息预期下降,欧美国债收益率也大跌。当日两年期美债收益率跌超50个基点,失守4%关口。德国2、5、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史上最大单日跌幅,分别跌近49个基点、超37个基点和近27个基点。
另据媒体报道,美国最大几家银行数月来一直在降低对瑞信的直接风险敞口。知情人士透露,监管机构本周对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在瑞信的敞口做了更多问询。这些美国的银行在与瑞信合作的同时,也在检查和管理有关该行的对手方风险。
悲观预测:或将酿下一个“雷曼时刻”
据悉,瑞士信贷成立于1856年,有167年历史,总部设在瑞士苏黎世,是全球第五大财团,瑞士第二大银行。2022年,入选《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位列第494位。作为瑞士第二大银行,瑞信一直以来以财富管理、投行、资产管理方面的优势在全球竞争,但这家百年投行此前负面缠身且持续亏损,大量客户撤出资金。
本周早些时候,瑞信表示,该行在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发现了“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审计机构普华永道给予了否定意见。上周,瑞信被迫推迟了2022年年报的发布,此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希望该行进一步澄清普华永道发现的该行内控缺陷。
香港《文汇报》报道,极端悲观的经济学家、有“末日博士”之称的努里尔•鲁比尼认为,瑞士信贷的问题将会酿成下一个“雷曼时刻”(指2008年次贷危机期间,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引发的全球金融市场动荡),他表示,瑞信可能是“大得不能救”,而非“大得不能倒”,认为该行可能因为规模太大而无法获得救助。
持这一观点的不止末日博士一人。畅销书《富爸爸》系列的作者、曾成功预测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的罗伯特•清崎也猜测称,瑞信是下一家面临倒闭风险的银行。
来源: 侨报网综合
0 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