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报网综合讯】大陆央视3·15晚会曝光一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妆字号美容针或致毁容。中国国家药监局去年3月发布公告,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综合大陆央视财经、成都《每日经济新闻》报道,被曝光的涉事公司包括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圣姿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开资料显示,曝光涉及的多家企业参保人数为0,更有公司成立不足半年。
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记者发现,一些展会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
3·15晚会曝光,2022年7月武汉举办的美博会上,有不少参展企业工作人员为顾客进行现场注射。工作人员坦承,打针的同事并不是执业医师。
针剂注射属于医疗行为,必须由执业医师在注册医疗机构进行操作,而在展会现场,脸部注射场景屡见不鲜。在暨肽因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台,工作人员同样也正在为顾客的太阳穴、额头、脸颊等部位进行注射,半个小时后,客户的脸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鼓包。
据了解,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可以高达10倍,从业者趋之若鹜。
旭日美业商贸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透露,基本上成本会在300多元(人民币,下同),一次收费的话怎么都要在3000元以上。海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称,价格起码乘以10,像成本价280元的,最低价是2000元一组到2800元不等。
就这样,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化妆品生产企业遇太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还称,“我卖菜刀的,你拿去杀人,跟我有关系吗? ”
来源: 侨报网综合
0 人评论